车韵文学>穿越历史>我为大明续命三百年 > 第25章 建粥棚以安民心
     

    手里又多了五十余万两银子,崇祯接下来要做的便是赈济灾民。

    顺天府内的灾民乞丐本来就多,清军入寇以来,从通州和东郊又涌进来十余万灾民,眼下京城无处收容者多达十五万。其中老弱妇孺居多,壮年男子只占少数。

    如此多的灾民若是任由他们自生自灭,隐患有二:

    一来容易混入清军细作,探知京城防务虚实,影响接下来的北京保卫战。

    二来如今天气寒冷,这些灾民缺衣少食,弄得街面上到处是饿殍,也容易滋生疫病。

    如何安置这些灾民,便成了重中之重。

    此事该是由户部来管,但崇祯思前想后还是决定由自己亲自来抓。

    毕竟眼下朝纲未清,几十万两赈灾银交到户部,看着是不少,但层层克扣下来,能到百姓手中的少之又少,

    好比“以一小石投诸海”,掀不起半点风浪。

    而且大明天子亲自赈灾,也可收拢民心,挽救一下自己在百姓心中昏庸无能的形象。

    崇祯当即令工部拨遣能干工匠数千人及竹子、木料等所需用料,连夜于京城内九外七十六座城门处设棚搭窝。

    东直门、朝阳门、崇文门、正阳门、宣武门等内九门只设粥棚,要求每棚可供千人饮食,经风雨而不倒塌。

    东便门、广渠门、左安门、永定门、右安门等外七门除设粥棚外,亦要搭建地窝子,供灾民居住。

    李庆、李福各带些锦衣卫前往监工,按工分配,多劳多得。

    干活多的赏银自然是少不了;若是偷奸耍滑的,则要被当众责罚。

    顺天府工部在册工匠三万五千人,除去吃空饷的和被勋贵王公召用的,实际人数有万余。